
运动一“夏”:新兴项目点燃城市活力
近年来,市民群众对运动健身的重视程度在不断提高。统计数据显示,目前,上海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占比超过50%,除了常规运动项目外,各类小众体育项目也在上海逐步兴起,不仅调动了人们的运动积极性,也进一步带热了消费。
这是最近风靡全球的匹克球。从国内文体明星到国际网坛巨星,都纷纷爱上它。这项新运动的魔力到底是什么?
一块轻巧的玻璃钢球拍,一只几十克的塑料球,融合了网球、羽毛球和乒乓球的打法——匹克球凭借“一小时上手”的低门槛和多样玩法,迅速俘获了全年龄段的爱好者。
不少商场就瞄准了这项新运动带来的多巴胺。西郊百联顶楼的这个篮球馆,近期改成了4片匹克球场地,火爆到工作日的白天也依旧满场。运动爱好者钟琴觉得它“规则简单,大人小孩都能玩”。“它比网球简单,强度低,场地要求小,花费也更实惠,”运动爱好者宗云龙道出了它的吸引力。
匹克球是塑料材质,耐用也意味着不用像羽毛球那样频繁更换,省了材料费;场地费,最多四个人打一场匹克球,一个小时花费也就50到90元上下,比打网球便宜不少。实惠,这也让匹克球爱好者越来越多。球场店长沈俊良表示:“打的人越来越多,场地需求自然水涨船高。”
现在的运动不单是为了强身健体,还有了“情绪价值”、“社交打卡”等外延。在北外滩的多个商场里,近期相继开出攀岩馆,近百条磐石线路可供选择。攀岩馆装修时尚、动作酷炫很能出片,对年轻人的吸引力瞬间拉满,平日客流在100人次,双休日更多。“攀岩很时尚,动作酷帅,每次挑战成功都像解开了难题,特别有成就感。”运动爱好者陈琳杰分享道。学数学的梁笑则将其比作“无题解题”,还能塑造漂亮肌肉线年进入奥运会后,攀岩在全球掀起热潮;借着去年在上海举办的奥运资格系列赛,又顺势走入上海的不少商场、地标。目前,上海经营性攀岩场地已达111处。仅今年上半年,新增攀岩馆就达15家,大部分都开在商场里,带动消费活力十足。运动爱好者韩子函的流程很典型:“爬完岩,六七好友顺便聚餐、喝奶茶咖啡,放松又开心。”上海市登山户外运动协会攀岩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司翔介绍,攀岩吸引着“4岁到69岁”的人群,每年参与人次高达80万到100万,显著带动商场客流和周边消费。
开启新一天可以是打球、攀爬,也可能是划船。随着申城河湖水质不断改善,水上运动从郊区火到了市区。浦东张家浜近一公里的直道,水质清澈,沿途穿过几座桥,非常适宜开展赛艇运动。这是早晨6点的张家浜。
这家俱乐部现有近百名会员,大部分都在周边居住或工作,以划船早锻炼,开启健康的一天,也不耽误上班。之所以能吸引越来越多人参与,还在于水上运动本身的魅力,它能亲近大自然,能很好地帮助都市人舒缓压力和情绪。“从水中央看世界的视角很新奇,常感觉发现了未知之地,”赛艇俱乐部会员孙朱莉感叹。会员谭晖则笑着形容自己“一试入坑”。
目前,类似规模的水上运动俱乐部上海已有近20家。有赛道有拥趸,也让上海再次吸引国际赛事落地。今年9月,2025赛艇世锦赛将首次来到中国,成为今年上海举办的最高级别赛事。这对赛艇运动和文化,又将是一波助推。赛艇俱乐部负责人宋文官对此充满期待:“赛艇是与世界接轨的文化运动,九游体育人们对户外与健康的日益重视,昭示着它广阔的未来。”
输入店铺信息,获取专业全方面分析
* 您的信息将被严格保密,请放心填写